中国的十二地支,也称为十二支,是中国古代历法与传统宇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们分别是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地支配以十天干,形成六十甲子循环,用以记录年、月、日、时。在方位上,十二地支对应着不同的方向和象征物,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和五行思想。
十二地支配方位及象征物如下:
1. 子(鼠):对应北方,五行属水,象征智慧与深思熟虑。
2. 丑(牛):东北偏北,五行属土,象征勤劳与稳重。
3. 寅(虎):东北偏东,五行属木,象征勇猛与力量。
4. 卯(兔):正东,五行属木,象征和平与温柔。
5. 辰(龙):东南偏东,五行属土,象征尊贵与变化。
6. 巳(蛇):东南偏南,五行属火,象征智慧与灵活。
7. 午(马):正南,五行属火,象征热情与奔放。
8. 未(羊):西南偏南,五行属土,象征温顺与和善。
9. 申(猴):西南偏西,五行属金,象征机智与活泼。
10. 酉(鸡):正西,五行属金,象征准点与责任。
11. 戌(狗):西北偏西,五行属土,象征忠诚与守护。
12. 亥(猪):西北偏北,五行属水,象征富饶与安宁。
这些地支、方位和象征物的结合,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宇宙秩序的理解,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和谐、平衡的理念。
Theme By Jack 冀ICP备2023027215号-1